冷灰
24号
启体

第18章 风(1 / 2)

作者:放羊小星星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714820217

第18章风

年后。

李杰的调研报告,又一次登上了内参,这一次,引发的震动比上一次还要大。

紧接着,杨春收在《浙省日报》第二版发表了一篇文章。

《鸡毛换糖的拨浪鼓,又响了》

文中,他引用了李杰文章中的部分数据,再结合乌义县本土的部分数据,论证了鸡毛换糖的必要性。

鸡毛换糖,既能推动乌义县的红糖产业,又能换回出口所需的‘红毛’。

那些挑剩下的来的鸡毛,能够进行沤肥。

利好粮食增产。

利好农村。

在陈小飞的来信中,燕京前门大珊栏街道办的干部带着几位知识青年,在天安门办起了燕京大碗茶青年茶舍,卖起了大碗茶。

收到信后,李杰截取了部分内容,然后又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了《浙省日报》。

接着。

虽然大碗茶的生意不好,但摆了那么久还没有出现问题,上面的态度,基本已经明朗化。

陆陆续续又有一部分学者、记者追踪了大碗茶的新闻。

得知这事,陈小飞还特地去体验了一把。

这是真的。

风又从北方吹响了南方。

在那帮忙卖茶。

继‘陈江河’之后,杨春收也在省内出了名。

作为真正的体制内的人,敢在这种时候给鸡毛换糖背书,无疑是一种极为大胆,且冒险的行为。

然后。

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陆续出现了不少个体的小吃摊、补鞋摊、自行车修理铺。

免费的。

微风乍起。

上面没有彻底定调之前,官方是不可能给鸡毛换糖背书的。

虽然官方没有为其正名,但乌义县从事鸡毛换糖的‘个体’们,却看到了几分希望的曙光。

利好小商品流通。

连续两篇文章,都在经济、学术、新闻界引发了强烈的反响,但鸡毛换糖毕竟有擦边的嫌疑。

这阵风,慢慢地吹响了北方,吹响了心脏地带。

既能创汇,又能提高粮食产量,于国于民,可谓是双赢。

不是造谣的假新闻。

看到燕京发生的那些变化,官方虽然没有明面上出台相对应的政策,但个体摊贩的境遇,明显发生了变化。

只要不涉及工业用品,基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像陈家村,像温成那些兜售小商品的个体们,身上背着的枷锁,被解开了一道。

敲糖帮的足迹,开始慢慢扩大。

从乌义开始辐射,一直到省内,再到省外的长三角周边。

陈家村的日子,越过越有奔头。

政策松绑,鸡毛换糖的利润变大了,哪怕是最稳的陈金水,也会在担子里带上一些小商品。

袜子、梳子、针线、红糖、盐等等小商品,都在可供选择的范围之内。

在此之前,他还特地来了一趟县城,让李杰帮忙出出主意,当当参谋。

哪些小商品能卖,哪些不能卖,那些地方能去,哪些地方不能去,李杰都给他们标注清楚了。

后来。

李杰听说那份手册成了敲糖帮人人必备的东西。

不识字也要找人抄一份,然后让人念给自己听。

虽然政策没有明确松绑,但在他们身上,李杰看到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。

只要有一丝缝隙,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冲向那束光。

期间。

李杰又收到了一些学生的信件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