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九十三章 兄弟阋墙(1 / 2)

作者:怒而飞孤鸿影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714466194

553年的春天,注定让萧绎永生难忘。

这个春天,内有王琳的马仔陆纳占据湘州造反,外有萧纪带着东征大军来势汹汹,而自己的主要依靠王僧辩还在前来救援的路上,可谓远水解不了近渴。于是,萧绎又想到了宇文泰。

1尉迟迥出兵

萧绎为了表示自己诚意,再给宇文泰写了一封加急信:“萧纪虽然是我弟弟,但大逆不道,还请阁下替天行道,只要打败了萧纪,那么蜀中就是你的了。”

宇文泰看后,一拍桌子站起来,眉开眼笑:“取蜀制梁,在兹一举。”宇文泰放眼望去,各位将领却面露难色。

其实,萧绎之前请求出兵的信,西魏方面早就收到了。按理说,趁火打劫这么好的机会,朝堂上也应该一致同意才对。可前段时间宇文泰才派达奚武、王雄出兵拿下了汉中,实力是越来越雄厚了,这就让六大柱国将军们有点忌惮了。

前文就曾说过,宇文泰和六柱国之间其实是联盟关系,并不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。

且不说独孤信、李虎(已病死)一系曾经和宇文泰对着干,就算是赵贵、李弼、侯莫陈崇、于瑾四人服从宇文泰的领导,不代表他们手底下的人对宇文泰俯首帖耳,这些军事贵族手下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等着吃饭呢!没有军功,这些府兵怎么吃饭?

问题不是能否能拿下益州,问题是谁去拿益州,拿下之后怎么分配土地和权力。侯莫陈崇、独孤信、李昞等人纷纷劝阻,说什么“大军刚刚才出征汉中,需要休养生息”“蜀中天险,兵强马壮,孤军深入恐怕有去无回”等等,这确实是事实,另一方面,他们也是想维持彼此的既得利益,以保持权力平衡。

李昞是李虎的儿子,前不久刚迎娶独孤信的四女儿,李昞有一个儿子叫李渊,对,就是大唐开国皇帝李渊。

“毓儿,你怎么看?”宇文泰询问长子宇文毓。“父相,战事一起,关中的百姓负担又加重了,此事关系重大,还请父相定夺。”时年20岁的庶长子宇文毓,前两年刚和独孤信从陇右地区任职回来,在地方上政绩突出,深受百姓好评,名望很高。

宇文毓一向宽厚仁爱,人也帅,所以深受岳父独孤信的喜爱。一方面是岳父独孤信,另一方面是老父亲宇文泰,宇文毓也不好选边站队,只袒露自己的爱民之心。“嗯嗯,毓儿你说的有理,我会考虑的。”宇文泰也没太为难这个儿子。

“呵呵,千载难逢的机会,诸位却畏首畏尾,怕是老了胆子小了吧?”尉迟迥一声冷笑,打破了争吵。听外甥这么一说,宇文泰眼睛亮了起来:“蒲居罗,你有何看法?”说是外甥,其实算是同辈人,尉迟迥也就比宇文泰小6岁,时年40岁。

“蜀地和中原地区隔绝一百多年了,正因为恃其天险,故而不会料到我们会去攻打。如果用铁甲骑兵昼夜兼行,一定能快速拿下成都。”尉迟迥握紧了拳头,一脸的自信。“对呀,丞相,我赞同尉迟将军的看法。”外甥贺兰祥、尉迟纲、干儿子蔡佑也表示支持。

“丞相,微臣曾屈身事梁,对梁国地形人口有所了解,若要出兵,我愿为前锋。”杨法琛进言道。杨法琛被杨乾运击败以来,寸功未力,在西魏没有立足之地,他是真心实意想出兵的。

看到有人支持自己,宇文泰心里有底了,他也不公然和独孤信等人撕破脸,他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傀儡皇帝元钦。相比于父亲元宝炬的刚毅果敢,元钦言行要收敛很多,加上从小就被寄养在宇文泰家中教养,元钦在宇文泰面前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。

但元钦跟他爹一样,都知道这大魏江山就是被宇文泰篡夺的,宇文泰名为魏相实为魏贼,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手刃乱贼,兴复魏室。“丞相劳苦功高,再造魏室江山,一切听凭丞相做主。”元钦说话和声细语,对宇文泰很是恭敬,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报仇的时候。

“陛下圣明。”宇文泰拱手行礼。既然皇帝都发话了,那还等什么?宇文泰下令,让大将军尉迟迥都督元珍、乙弗亚、俟吕陵始、叱奴兴、綦连雄、宇文升等六军,带领带甲士兵一万二千人,战马一万匹,出散关(宝鸡市南)伐蜀;让杨法琛率本部人马在路上策应。

元珍、乙弗亚等这些全是无名小卒,是尉迟迥近几年才培植起来的亲信将领,可见,宇文泰这是在大胆启用新人,暗中和独孤信、侯莫陈崇等人较劲。

三月十八日,大军出发这天,宇文泰带着尉迟纲等人给尉迟迥送行。“迥啊,你可要给舅父争口气哦。”宇文泰拍着尉迟迥的肩膀。“哥,是时候给咱们尉迟家挣脸了。”尉迟纲笑道。突然,一只兔子飞奔出来,惊了尉迟迥的马。

“快,射中这只兔子。”宇文泰大声说。

尉迟纲是远近闻名的神射手,弓马娴熟不在话下,一直都担任宇文泰的账内都督,也就是贴身侍卫。尉迟纲弯弓搭箭瞄准兔子,说道:“如果能射中兔子,我们必定能大败蜀军。”“嗖”的一声,兔子应声倒地。“哈哈,纲子,这是吉兆呀,等蜀地平定后,我要重重赏你。”宇文泰笑道。

“兄弟好箭法,哥哥一定不负众望。”说罢,尉迟迥就带兵出征了。

2杨乾运投降

四月,巴郡(重庆巴南区)。萧纪现在开始慌了,身处前线的杨乾运第一时间把尉迟迥的动态报告给了萧纪。怎么办?大军还没杀到荆州地界,自己老巢就有危险,江州刺史王开业、将军侯睿、宁州刺史陈智祖等人如热锅上的蚂蚁,纷纷询问对策。

“大家别慌。蜀中有天险庇佑,咱们完全可以两路出击,东征和自守两不误。”刘孝胜说道。这样做确实有点冒险,很容易顾此失彼,军心摇动,但萧纪却爽快地答应了。萧纪下令,让谯淹、欣景、赵拔扈等将领带军回头去救援益州,其他人继续东征。

计划赶不上变化,西魏军占尽了先机。尉迟迥带兵昼夜兼行,一路狂奔向剑阁。当时益州的北部边防军,全部都在杨乾运的手中:杨乾运坐镇潼州(绵阳市附近),侄子杨略镇守剑阁(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镇),女婿乐广镇守安州(剑阁县普安镇)。“老杨,这地儿你熟,你看,我们怎么该怎么打?”尉迟迥问计杨法琛。

杨法琛答道:“末将曾据守剑门关天险,还是被杨法琛打败,可见其兵法韬略非常人可比。依我之见,咱们可以先礼后兵,如果能说服杨乾运归降,不战而屈人之兵,那才是上策。”

“喔?老杨,劝降杨法琛?你可有把握?”

“大将军放心,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,况且我和他都是氐族首领,我最了解他。”杨法琛笑着说。

“好,杨将军,你且大胆前往游说;我派俟吕陵始攻打剑阁,给你助威。”尉迟迥做出了最终决策。

来到潼州后,杨法琛只身求见杨乾运。看对方只来了一个人,杨乾运已经猜到杨法琛此行的目的了。“杨将军,久违了。”杨法琛拱手行礼。“呵呵,你不好好在长安享福,这次跟随尉迟迥出征,是来当说客的么?”杨乾运开门见山。

杨法琛笑道:“哈哈,杨将军果然是爽快之人,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。想必,杨将军对当下的局势已了如指掌了。萧纪萧绎兄弟阋墙,而魏国大军南下,依您多年的作战经验,这种情况下,益州还能守得住么?”

杨乾运背着手,闭着眼睛,神色凝重,没有说话。

杨法琛接着说:“且不说国家大事,咱们都来自氐族,这些年你我二人打来打去,也算是老熟人了。我知道将军你忠心耿耿,可最后得到了什么?我当初被族人推举为黎州刺史,萧纪不许;您当初想任职梁州,萧纪却让你镇守潼州······”

杨法琛的话合情合理,刺痛了杨乾运的内心,他开始犹豫起来。正在这时,侄儿杨略的密信送到了。杨略在信中写道:“西魏军已包围剑阁,侄儿的两千守军恐怕抵挡不住。当今天下,侯景方平,萧氏兄弟同室操戈,自取灭亡,朽木不可雕也。识时务者为俊杰,不如遣使关中,暗通款曲,如此功业和名利可以两全其美。”

读完来信,杨乾运如释重负,转头对杨法琛说:“我有意归顺宇文丞相,杨略和乐广都是我的亲属,没问题,只怕其他将领不情愿。”“呵呵,杨将军放心,只要您归降了,其他人不过是等闲之辈,战争嘛,总是会流血的。”杨法琛说到。

“好,我这就给宇文丞相写降书,表明心意。”

杨乾运说干就干,把降书写好,并派李若出使关中,给宇文泰送去;同时,杨乾运给杨略回信:“我愿归附关中,如果有使节前来,一定好好生招待。”宇文泰得到杨乾运的降书后,大喜过望,即刻秘密地把铁券踢给杨乾运,并授予他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梁州刺史的职位。

既然大家都打好招呼了,剩下的就是走过场了。剑阁城下,俟吕陵始大造声势,表示要全力攻城了;杨略秒懂,直接弃守剑阁,跑到安州去投靠乐广。到安州后,杨略给乐广转述了杨乾运的战略意图,二人一致同意投降。

俟吕陵始追击至安州,杨略从围墙上翻出来,拜见俟吕陵始:“将军,我和乐广二人愿意投降,就怕任电等将军不同意,所以,剩下的就看你的了。”俟吕陵始下令发动攻击,老大都跑了,任电无论怎么鼓舞士气,大家也是萎靡不振。最后,安州被攻占,任电被杀。

军中的鹰派都被收拾了,那么投降之事就没有障碍了。五月十三日,尉迟迥进军到涪水,杨乾运献出潼州投降。尉迟迥分出一部分兵力镇守潼州,继续带着大部队朝着成都出发。

面对杨乾运突如其来的投降,成都的萧撝完全出乎意料,萧撝的兵力不足一万人,守城尚且不足,更别说派人去北疆抗敌了,萧撝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谯淹、欣景、赵拔扈的救兵上。

很快,这唯一的希望也破灭了。在杨乾运、元珍等将领的进攻下,欣景、赵拔扈二部被打垮,尉迟迥带兵包围了成都。

这时候,萧纪已到达巴东郡(重庆奉节),收到了萧绎寄来的侯景头颅以及革命军的俘虏,他才知道侯景已经平定,而且萧绎并没死,这一切全是萧圆照和刘孝胜的谎言。

又听说成都被困,萧纪是又气又恼:“你这个逆子,看看你做的好事,这下怎么办?”萧圆照理直气壮:“侯景虽然平定了,但江陵没有臣服呀,父皇,儿臣不该欺骗您,但咱们大梁需要统一呀。”萧纪想了想,也对,这一趟出兵不可能空手而归,况且自己真的不知道侯景平定了么?我萧纪文武双全,并非浪得虚名,打败萧绎,兼并荆州,一统大梁天下,才是我应该做的。

“可是,成都怎么办?”萧纪问道。

“成都远在千里之外,救援已是不可能。不如一鼓作气拿下江陵,等整顿好了荆州的资源,再杀回成都。”刘孝胜建议道。“陛下不可,我军都是益州本地人,成都被围,将士们日夜思归,如果成都沦陷,恐怕军心浮动呀!”王开业劝谏。其他将领也都跟着附和。

萧圆照、刘孝胜二人极力反对。萧圆照说:“现在回去也是于事无补,正好中了尉迟迥的以逸待劳之计;探马来报,七叔正被陆纳搞得鸡飞狗跳,江陵空虚,只要全军出击,我们必能胜利!”萧纪下定了决心,拔剑砍断案几:“全军东下,再有劝阻的,就像这案几一样。”

3收降陆纳

再来说陆纳的造反事业。三月,陆纳派吴藏、潘乌黑、李贤明等江陵占据了车轮(长沙市长沙县境内),形势大好。三月底,王僧辩到了巴陵,萧循把都督之位让给王僧辩,王僧辩不接受,二人都谦虚起来。萧绎听说后,就任命王僧辩、萧循为东西都督,一同讨伐陆纳。

因为王僧辩在军中威望高,萧循也识趣,大小事务都任由王僧辩做主。四月初四,王僧辩把军队驻扎在车轮城下。陆纳的部队百战百胜,个个勇猛无敌,王僧辩也不冒进,只是修筑堡垒,准备打持久战。陆纳也自视甚高,只想着如何进攻王僧辩,并不做防守。

就这样,在伪装了一个月后,五月初三,王僧辩命令水陆两军发动猛攻,王僧辩亲自举旗擂鼓,萧循则迎着飞箭乱石带队冲锋,很快攻下了陆纳的两座城垒。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没有,王僧辩还是那个王僧辩,陆纳知道不是对手,趁自己的家底没败光,赶紧带人逃到长沙城固守。

初四,王僧辩率军包围了长沙,继续搞他的堡垒围攻战术。“将军,继续龟缩下去,我们恐怕要饿死在城中了。”吴藏抱怨道。“是呀,将军,这样不是长久之计,夜长梦多,对我们不利。”李贤明说。

“好,只能险中求胜了。你们二位挑选一千精锐士兵,等王僧辩视察堡垒工程的时候,来一次斩首行动。”陆纳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。第二天,荆州军正在修筑堡垒,王僧辩如往常一样,坐在胡床上巡视工地。

突然,长沙城门大开,吴藏吴、李贤明带领弟兄们喊打喊杀冲出来,拿着盾牌和长矛直奔王僧辩而来。王僧辩身边,只有包括杜崱、杜龛兄弟在内的一百多警卫人员,大家拼死抵抗。

“呵呵,来得好呀,陆纳你终究还是坐不住了。”仿佛一切都在王僧辩的预料之中,他依旧坐在胡床上,纹丝不动。等吴、李二人军队进入既定的埋伏圈后,裴之横突然带人杀出来:“休伤我家大都督!”面对荆州军的这一操作,吴、李二人措手不及。

一番战斗下来,李贤明战死,吴藏率残兵逃进长沙城。

五月十五日,萧纪的大军到达西陵峡(宜昌市西陵区),战舰遮天蔽日,声势浩大。荆州方面,负责镇守此处的是大仙陆法和。陆法和沿着峡口修筑了两座城堡,运来很多大石头填江,拉上铁索把江面航道切断;同时,陆法和派人向萧绎求援,并指名道姓要任约帮忙。

千军易得,一将难求。荆州军有名的将领都在应付陆纳,要想找个合适的将领去增援陆法和,确实不好找,萧绎只能去狱中找任约。萧绎一副大度的样子:“你罪不容诛,朕不杀你,就是为了今天。”任约一听,喜出望外,没想到自己还有重见天日的时候,连忙拜谢。

萧绎手底下没几个兵,只能把宫廷警卫部队都撤了,全部交给任约。为了笼络任约,萧绎还把五哥萧续(已死)的女儿许配给他,让宣猛将军刘棻和他一起前往西陵。

陆法和见到任约后,开口笑道:“呵呵,任将军,别来无恙呀,还记得我曾经说的话么?”之前,任约奉命偷袭荆州,却被陆法和打败俘虏,任约求死,陆法和却说他命不该绝。任约恍然大悟:“多谢先生的救命之恩,万事听从先生吩咐,我一定效犬马之劳。”

寒暄过后,二人迅速投入到城防工作中。

五月十九日,巴州刺史余孝顷带领一万多人前往长沙,与王僧辩汇合。不久,听说豫章太守萧永也率兵前来,王僧辩很满意,认为胜券在握。不出意外的话,要出意外了,意外就在萧永身上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