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二百七十章 宴请先生,句容学院(1 / 2)

作者:寒梅惊雪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713952744

元宵的烟火似是轻松的告别,忙碌的一年自此开始。

县丞骆韶选好了沤池地,经顾正臣考察确定之后,火寻、古贵带了二百号人开挖,并在树林之中开出一片地,准备搭建大型豆油作坊。

主簿周茂带衙役巡句容街巷,时不时进入乡里,察访民情,顺便将顾正臣的政策传达下去,无外乎就是:小事找老人与里长,大事找知县,状纸县衙写,鼓槌你来敲。

典史杨亮带衙役缉查盗贼,并在顾正臣的授意下,组织大户人家出人出力,安排下人组成夜间打更队、巡逻队。

一时之间,句容县城风气大变,无论是行商还是百姓,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,虽然谈不上夜不闭户,但路不拾遗还是基本做到了。

句容学院。

顾正臣设了简单酒宴招待六十二位先生。

教谕刘桂一一给顾正臣介绍:“这位是镇江的老儒杨永安,精通《论语》;这位是丹徒的儒生唐旬,专于《大学》;这位则是淳化的私塾老先生丁理,贯通史学……”

面对每一位先生,顾正臣都恭恭敬敬拱手行礼,这些儒者见顾正臣如此礼贤下士,毫无官府做派,纷纷点头赞赏。

待刘桂介绍一圈后,顾正臣示意众人落座,起身端起酒杯:“劳烦诸长者、儒师前来句容,是正臣之过。然教育事关学问传承,乡民教化,句容想振兴教育,还得仰仗诸位先生。他日桃李芬芳时,你们便是有功之人,这

围聚过来的百姓纷纷找来测字先生宣读,先生看清内容之后,大声读道:“兹有句容学院,招六岁至十六岁适龄孩童为弟子,修习经义、筹算,兼修兵法、商道、农科、家匠艺……”

“束脩不收,唯学生食米自给,居宿学院,无故不得外出。”

完了。

丁理声讨:“得弟子而教之,人生之大幸,何必谈钱财而伤义理?”

王氏急步而来,埋怨起王屠夫:“正忙着赶工,此时怎将我唤了出来?”

梁籁陪着笑:“严御史,这顾正臣胆子是大,这可是一条罪证。”

杨永安、堂旬等人惊呼起来。

所谓读若法,就是读近似音,比如宋,读若送。

监察御史严钝看着欢喜离开的王屠夫等人,对一旁的御史梁籁说:“看吧,句容的问题何等之大。搞学院竟不独尊经义,连商道、匠术这等不入流的东西都敢教,这顾正臣的胆子也太大了!”

读若法、直音法、反切法是古人读书识字的方法,虽说古人没有拼音,但不代表古人没给汉字标注过读音。

顾正臣微微点头:“这些符号,名为拼音。它不同于读若法、直音法、反切法,是一种更完备、更清晰、覆盖更广的一门识字学问。”

丁理不安地问:“顾知县,我们这些人也可以学拼音?”

“当真?”

顾正臣看了一眼纸张,走动了下,一边斟酒一边说:“这些符号确实是一门学问,不过非是顾某所创。掌握了这门学问,可以让不识字之人,能更方便地识字,若编写一本这类符号为引,如《说文解字》的字典,凡掌握这符号者,便可识认所有典籍汉字。”

即采取西的声母“x”与云的韵母“un”组合成“xun”读音。

举个例子:

这事,确实是一根刺。

王屠夫见妻子不信,拉着去了县衙外,指着告示,拉过一个书生模样的家伙就让念,书生也不恼怒,笑呵呵地给念完。

杨永安、丁理等人看向彼此,议论纷纷。

王屠夫拉着王氏至安静处,连忙说:“刚刚县衙贴了告示,说只要是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都能去学院读书,咱家顺娃才九岁,一直也没给他找过先生……”

只不过读若法存在不少问题,有些汉字找不到合适的字来标注,比如“给”字,你用哪个字来读若?

还有反切法,这可以说是古代汉字注音最广泛的一种方法,隋《切韵》、唐《唐韵》、宋《广韵》等等,都采取反切法来标注读音。

县衙之外,主街四门,衙役张贴了告示。

杨永安从怀中取出一张纸,展开来看着顾正臣,肃然说:“在邀我等来句容的书信里,有这么一页纸张,上面是《论语》,在文字一旁标注了符号。这些符号古怪不明,似是随手乱写之作。然仔细审视,却发现这符号不同寻常,似有玄机与奥秘。”

这种方式在后世学生学习英语时曾大放异彩,比如“三克油”、“谁特”之类。用这方法虽然不需要给专利费,多少还是应该想想许慎老先生……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