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一百一十章 老朱自省,龙威暂敛(1 / 2)

作者:寒梅惊雪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713952736

十二税一?

张培、姚镇瞪大眼,这已经算是苛税了,为了点买卖,没必要对自己下手这么重吧?

还有,给我们两本书是何意?

十二税一,这个税算重吗?

顾正臣不以为然。

对比后世六税一的增值税,十二税一已经算是宽松一半了。

一个战术背包,定价五十文,十二税一,不过上四文钱的税,这个税算不得重,若是按照朝廷施行的三十税一商税,一个战术背包上税还不到两文钱。

当然,商业不可能只单纯看商税,还有关津税,仓储成本,运输成本,人工成本,材料成本等。

不过关津税对这笔买卖是不存在的,反正是送到金陵,货到城外,有人自己来提货,总不可能送到军营去吧。

至于关津税,别找句容要,找户部、大都督府要。

仓储也没啥压力,句容找几个破房子,只要不漏雨就能放进去,货到金陵就会被提走,不需要囤在秦淮河外的塌房里。抛开布料、人工、运输等销,一个背包所得利大致十文,算不得多,但至少可以养活了一批人。

沐英颇是严肃地回道:“太子,六岁已是不小,若非冯氏心疼护着,去年就应教导。身为武将,就应从小习武。”

朱元璋喘着粗气,看向姚镇:“说,顾正臣在这书上用了什么术法,缘何拉不开??”

朱元璋一脸不屑,拿起两本书,左右手抓住书的两侧。

顾正臣想不到,这一次的难题,成为了改变朱元璋治国理念,行为方式的

朱元璋不信。

这是沐英的觉悟。

“下去吧,朕还要处理政务。”

看到这一幕,朱元璋不得不相信,这玩意就是用两匹马也拉不开,只是令人不解的是,两本书简单叠页之后,为何会拉不开?

朱元璋并没有因此而恼怒,而是笑着接受。

朱元璋才不信什么古怪之言,说着就用起力来,脸色一凝,哼了一声,再用力,又嗯了一声,不信邪地活动了下身子,再次抓起两本书,双臂一发力,两本书被拉直,却没有半点被抽出的迹象,而朱元璋的脸上已有些红润,额头也开始冒汗。

朱标揉了揉酸涩的手腕,有些郁闷地说:“父皇,顾先生出的题,不是哪个典故事迹,而是完好无损地将这两本书抽离开来。”

朱元璋命内侍找来两本书,如法操作,再次尝试,依旧无法拉开,不由得有些奇怪,喊道:“让张焕、郑泊进来。”

亲军张焕、郑泊入殿行礼,朱元璋命内侍将两本书拿过去:“你们二人,将这两本书拉开。”

若自省时认为打能解决问题,那在处理问题时,就会倾向于用“打”的棍子来解决问题。

朱元璋看着朱标、沐英,轻松地说:“顾先生是有本事的,代朕转告他,只要他为民做事,不害百姓,不贪腐堕落,句容的事他说了算,无需束手束脚。另外,姚镇,你与张培,暂时跟在顾先生身边做事吧,如此人才,配得上你们二人保护。”

姚镇苦着脸,跪下保证:“陛下,顾先生只是随手拿起两本书,两本书每一页相连,然后便交给了标下,并无任何术法。”

虽说句容县城到贺庄三十里,到金陵百里,可当顾正臣一行人抵达贺庄时,姚镇已奔马进入了金陵城。

朱元璋微微点头,看向沐英:“夺了你两名护卫,可舍得??”

最近这两年,父皇的行事手段越发有些急躁,在处理官吏时,多以重惩为主,且朝廷堂官调换频繁,今日还是尚书,明日可能就已成了知县,今日还是户部坐班,明日可能去了刑部大牢。

朱元璋低眼看去,只见两本书交合在一起,看封面两册《资治通鉴》,平和地说:“鉴于往事,有资于治道。书是好书,可还难不住所有人吧,说吧,难题是何典故、事迹”

若自省时认为杀能解决问题,那这个思想就开始扎根,每次遇到问题时,就会顺手拿起“杀”的刀来解决问题。

姚镇肃然保证。

张焕与郑泊对视了一眼,满是茫然。

沐府的护卫,也是大明的军士。

沐英严肃地说:“你与张培的家人留在金陵,由沐府照应,无需挂忧。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,那就是将顾先生当做我,该尽什么职责,不需我多言吧?”

朱标暗暗叹息。

朱元璋将两本书交给内侍:“叠起来,放在朕的床榻之上,让它日日警醒朕,凡事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
朱标见状,连忙进言:“父皇可要小心点,这书有点——古怪……”

朱标、沐英等人行礼走出华盖殿,走至东宫,朱标转身看向姚镇:“你和张培,日后跟在顾先生身旁,务必保其安全。顾先生要翻案,恐怕会得罪很多人,生活起居,你们都需照料好,外出时必随身护卫。”

“看来这位顾先生,还真出了一道难题啊,罢了,战术背包的买卖,交给他去做吧。”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