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七十六章 说我胡惟庸独裁吗?(1 / 2)

作者:寒梅惊雪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713952734

初阳,金陵。

察言司,掌受四方章奏。

司吏张峰接过驿使送来的公文,勘验之后,确定完整无损,这才接收文书,签给驿使收文凭证。

公文袋拆开,查看公文类型,紧急程度,递给衙署,然后分门别类,按规制递转。

张峰倒出文书,见是两份,也并不觉意外。

在察言司里,别说一次接收两份文书,更多的也接收过。

张峰拿起一份文书,见是写给户部的,便搁在一旁,拿起另一份文书,看了一眼,不由一愣,揉了揉眼睛。

司令王文卿走来,见张峰如此,脸色一沉:“怎么,一大早就没精神办差了?”

张峰瞪大眼珠子看着文书上的字,又抬头看向王文卿,有些结巴地说:“王司令,这,这句容县衙送来的文书,好是奇怪……”

王文卿冷着脸,威严地说:“有何奇怪之处,该放哪里放哪里,这点事还需要本官教你不成?”

胡惟庸虽猜测到这样,可听到朱元璋亲口说,还是有些诧异。

华盖殿。

这是奏本,是给朝廷,给皇帝的,怎么能给东宫?

王文卿低头看向文书,封面之上赫然写着:

吴琳是个老狐狸,任凭胡惟庸如何暗示,就是不上钩,揣着明白当糊涂:“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王副使欺压灶户,造成一批盐徒,危害河运,现已被陛下革职查办。”

“胡相,这里有一份文书,还需胡相呈报陛下。”

胡惟庸品着茶,一言不发。

胡惟庸拿出顾正臣的文书,躬身捧过头顶:“陛下,臣弹劾句容知县顾正臣,使奏本,用驿使传私人文书。”

朱标眼神一亮,面露喜色,看向朱元璋。

王文卿将顾正臣写给太子的文书递了上去。

“顾正臣?”

没办法,你是皇帝,你说啥都是有理。

王文卿伸出手接过文书,怒斥:“四方章奏汇聚于此,何曾有一二不可安放?”

宦官赵恂入殿奏报:“陛下,胡右相求见。”

还有,你小子就是巴结太子,想往太子党里钻,也不至于如此张狂吧,公然给太子写文书,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想献媚太子?

此人并不听自己的话,要不然许多文书都不需要递到中书省就能扣下去。

“臣领旨。”

这是一件极犯忌讳的事,意味着居心不良。

王文卿突然想起来,顾正臣不是寻常之人,此人还没去句容,就弄走了一个监察御史和吏部侍郎,在京师也算小有名气。

王文卿瞪大眼珠子,抬手揉了揉,定睛一看,我去,还真是给太子的文书。

“王琛确系欺压灶户,多索盐引,又私走盐引与商人,所得达六千余两,暴虐贪婪之行径,致使灶户困顿不堪,无以为生,这才不得已走上绝路,成了盐徒。”

“你下去吧,本官需要面见陛下。”

张峰啧啧两声:“这顾知县,还真是一个厉害人物啊。”

吴琳双眸微动,脸上的笑意收敛,徐徐说道:“心向往之,身不能至,胡相助我?”

“陛下……”

张峰退后一步,什么都没说。

朱元璋盯着朱标,沉声说:“心性还是不够啊,遇事要平和,不可喜形于色。”

沐英看向朱标。

胡惟庸看着杀气凛然的朱元璋,心头有些畏惧,继续说:“然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极是重要,供有天下近半盐引,副使之位不宜久缺,还请陛下早日定下人选。”

朱元璋摆了摆手:“句容乃朕之祖地,不容有失。太子念及句容父老,敦促顾正臣为民做主,让其奏知句容诸事,并无不妥,可还有事?”

朱元璋清楚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官员的重要性,询问:“吏部可有举荐之人?”

吴琳笑呵呵地点头:“松江府的王庸啊,他确实有能力。说来也巧,镇江知府也叫王镛,此人官声不错。”

胡惟庸看着王文卿,微微皱眉。

攀附东宫还小看,他还能攀附谁去?东宫上面就一位,就是咱们陛下啊。

朱元璋抬了抬手,笑了一声:“少几个人——垮不了。中书省只有胡相,不也是好好的,下去吧。”

朱元璋接过宦官转过来的文书,看了一眼,丢在一旁:“告诉察言司,日后顾正臣所发文书,标明给东宫的,一律送东宫,无需再转中书省。”

王文卿严厉地说。

朱元璋接过文书看了看,愤怒地将文书拍在桌案之上,厉声呵斥:“朕三番五次告诫,还有官员不听!杀,凌迟!籍没其家!”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