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三百六十七章 彻查(1 / 2)

作者:星辰原木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663032937

太极宫甘露殿。

殿内飘荡着檀香的味道,青铜炉散发出阵阵热气,让整个大殿温暖如春。

内侍恭敬的给李二陛下添上香茗,又悄悄的退在一旁。

半晌后,处理完手中的奏折,李二陛下不由撑了撑懒腰,随手拿起旁边的茶盏缓缓走向轩台。

透过琉璃轩台,可以见到外面飞雪依然,禁宫大内的青石道路上有薄薄的一层积雪,道路上手持扫帚等物清理积雪的内侍和宫女正忙禄着。

远处一重重朱红的大门,一座座雄壮的大殿,一排排精致的花岗石栏杆,不难看出皇宫大内的大气与豪迈。

红墙白雪,殿宇巍峨,雪中的皇宫极美,一切的一切都让李二陛下豪气顿生。

静静的站着,李二陛下虽然一言不发,但眼神却有些飘忽。

伟岸的身姿挺拔如松,依旧如同当年冲锋陷阵时的锋芒毕露。

想到这生机盎然的帝国,李二陛下嘴角不由翘了起来。

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,便是带领唐帝国蒸蒸日上,如今也算是国泰民安,四海升平。

前几年四夷动荡,他便领着大唐的威武之师横荡漠北,让群蛮臣服。

今年虽然有个别如松赞干布这样的跳梁小丑,但还是被大唐捉回了京城以敬效尤。

如今吐蕃已经划归为大唐的版图,只等明年开春祭天之时就可以正式向上天祷告以承认其合法地位。

大隋在隋帝的统治之下虽然极盛一时,但却拿吐蕃根本毫无办法。

如今在自己的治下,吐蕃几千里国土全部纳入大唐,这可是前无古人的功绩。

只要再把高句丽这些域外国家征服,他李二陛下便能成为千古一帝。

如今国库充盈,只等把帝国内部的忧患解决,就能成就他千古霸业。

想到这儿,让李二陛下脸上升起一阵潮红,嘴角不由微微翘起,显然心情极好。

不过他也知道,促成这一切的源头却是杨帆那个混不吝的小子,这让李世民有些头疼。

就在刚才,批阅了一堆奏报,很多都只能暂且搁置,因为李二也不知如何处置杨帆这个功臣。

虽然吐蕃的灭国之功属于天大的功绩,杨帆也是功劳居首。

但功不掩过,违抗军令,擅自清除异己,如此种种

弹劾那小子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多,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混蛋。

正在此时,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,老太监王焕贵的声音响起。

“陛下,百骑首领李君羡求见。”

李二陛下揉了揉太阳穴,收回了思绪,直接问道:“所为何事?”

也难怪李二如此发问。

现在天色已晚,宫门即将关闭,一般没有特别重大的事,李君羡是不会在此时求见的。

王焕贵赶紧回道:“老奴并没有询问,不过看李将军的样子很是着急!”

“传他进来!”

说着,李二转身回到了榻上坐下,同时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袍服。

李君羡进殿刚开口,李世民便腾的一声站了起来,整张脸顿时黑如锅底。

一双眼睛泛起了寒光,死死盯着跪在

“忠义侯与吴王殿下在秦岭一带被人伏杀,因为被弓弩所伤,此时已转向骏扬坊医治。”李君羡惊惊战战,恐慌的说道。

砰的一声,面前的桉几被李二陛下一脚踹飞,桉几上的奏折飞出去老远。

心爱的茶具也落在地上叭的一声变得粉碎。

几名内侍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立马跪地,不敢抬头,单薄的身子簌簌发抖,唯恐殃及池鱼。

“简直岂有此理,气煞朕也!”果不其然,李二陛下暴怒不已。

刚刚还傲然的想着大唐四海升平,与他的治武功脱不了关系。

可打脸来得实在太快,转眼自己的儿子与杨帆便被刺杀,让他根本无法控制心头的怒火。

额头的青筋好似孺动的蚯引,面容狰狞,彷佛一只择人而噬的老虎,刚刚温煦的气质早已飞到九霄云外。

即便是身旁深受信任的老太监王焕贵,此刻也不敢多言,垂着头一动不动。

帝王一怒,赤地千里,这不是开玩笑的。

李二陛下发泄了一阵,才坐到榻上,呼哧呼哧喘了半天气,这才稍显平缓:“伤势如何?”

李君羡有些忐忑的赶紧躬身答道:“忠义侯为吴王殿下挡箭,背部被弩箭射伤,吴王殿下也被弩箭伤了大腿”

“据说,箭上无毒,骏扬坊内有孙思邈神医在,吴王殿下只伤到了大腿,应该无大碍!”

李二陛下瞪了李君羡一眼,颇为忧虑地问道:“朕是问忠义侯的伤势如何?”

“末将也是刚刚收到消息,具体情况无从得知,但根据忠义侯派来的传令兵所说,伤势应该无大碍。”李君羡匍匐在地。

不过却暗暗心惊杨帆居然如此受宠。

李二陛下一脸阴郁,心头却稍稍松了一口气,皱着眉头问道:“刺客是何身份,可曾抓到?是否有幕后指使之人?”

李君羡有些惶恐,不由自主的跪了下去:“忠义侯一行已经把刺客全部消灭,刺客的身份全是扶桑人。”

“不过末将进宫之前,已经撒开全部人马扣留在长安城内的所有扶桑人,只是还未曾有消息反馈,请陛下恕罪。”

原来,杨帆前往骏扬坊的同时,派了一名亲卫前来长安汇报。

毕竟,作为出征的将领,回到京城应该先去兵部报备。

由于事发突然,让他不得不改道前往骏扬坊,只得让亲卫前来通报一声。

当然,杨帆抓到了一名匪首,但他并不打算马上汇报。

能够给这些扶桑人提供这么多的弓弩,幕后之人一定属于朝中重臣。

如果把俘虏带到长安羁押,有可能会被杀人灭口。

更主要的是,杨帆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。

见李君羡一问三不知,让李世民愈发生气,不过却也能够理解,毕竟调查也需要时间。

但显然李君羡调查的方向有问题,李世民不得不提醒:“那弓弩的来历可曾派人追查?”

大唐对于弓弩这种杀伤力巨大的远程武器管理极其严格,只在军中配备,而且产量极少,绝对不允许民间私有。

军器监生产的每一把弓弩,从制造、流向、回收、甚至报废都要造册登记,管理极严。

况且,弓弩的制造工艺在民间已经失传,历来只有朝廷能够生产。

只要通过弓弩去追查,定能很快找到来源。

李君羡尴尬一笑:“末将本也曾想通过追查弓弩的来历找出有谁参与,可可末将怕牵扯甚广。”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