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灰
24号
启体

第94章 古代兵书(1 / 2)

作者:武进清修字数:未知更新时间:时间测试1675128190

林樾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,到底是什么书这么重要。

“藤田君开玩笑了,什么书这么值钱?”

“《军政》。”

林樾闻言大惊,这不是早已经失传了几千年的古代兵书吗?

“藤田君是不是在开玩笑?《军政》和《军志》只是传说。到底是否真的存在还不得而知。”

藤田只是微微一笑,说道:“这个古代的兵书是真是存在的,举世闻名的《孙子兵法》只不过是继承了《军政》的一点皮毛而已,比起《军政》,《孙子兵法》根本就不值一提。”

“难道藤田君怀疑《军政》在秦穆公的陵寝里面?”

本书首发:塔读&小说APP—<—>免费无广~告*无弹窗,还能跟书*友-们一@&^起互~*动。

“不是怀疑,而是肯定。”

林樾感觉哪里不对劲,藤田要找古代兵书干什么,而且是不择手段,不计成本。难道他们有什么阴谋。

“滕天君从哪里得到的消息,说《军政》就在秦穆公的陵寝。历史上并没有任何记载秦穆公与《军政》和《军志》有什么关系。”

“林先生有所不知,自从秦穆公死后,《军政》和《军志》就失传了。孙武所着的《孙子兵法》就是以《军政》和《军志》为基础。孙武没有看过《军政》等军事着作,只是听说过。他仅凭听到的只言片语就能写出《孙子兵法》,你想象一下《军政》是何等的重要。”

林樾学过《孙子兵法》,知道《孙子兵法》的形成过程。中国远古以来,特别是春秋时期频繁、激烈、多样的战争是《孙子兵法》产生的源泉;此前已有的兵学理论成果,如《军志》、《军政》、古《司马法》、令典等,是《孙子兵法》跃上兵学峰颠的基石;春秋时期的社会思潮,特别是关于“道”、“仁”、“阴阳”、“保民”等的理论,是《孙子兵法》形成的文化因素;崇武尚智的齐文化是培育《孙子兵法》这朵军事理论奇葩的沃土。孙武个人的天赋与努力,则是《孙子兵法》产生的主观因素。另外,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统体思维、辩证思维、象类思维等思维方式对《孙子兵法》理论体系的构筑起了指导性作用。

但要说《军政》和《军志》比起《孙子兵法》要高明,这没有说服力,现代人谁也没有见过《军政》和《军志》。而《孙子兵法》则在当今世界流传盛广,世界各国正要对其赞叹有加,被誉为“兵学圣典”和“古代第一兵书”。

“看来藤田君对《军政》是志在必得了?”

“帝国需要《军政》。”

藤田刚说完就一脸的不自然,自知失言了。虽然他脸上的变化很细微,但这一切都被林樾观察到了。

看来事情远没有林樾想象的那么简单,里面可有着巨大的阴谋。

塔读小~。>说—*.—免费*无广>告无*>弹窗,还>-.*能跟书~友们一起互>@动。

是国家需要,而不是团体或是个人需要。这让林樾不禁想到《孙子兵法》,唐朝开元二十二年,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带回日本。一部名叫《续日本纪》的日本古书所说,吉备回国后奈良王朝曾派六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《孙子·九地》,这说明吉备确实从中国带回被奉为“兵经”的《孙子兵法》,并成为日本皇室的秘藏。

日本战国时期的着名将领武田信玄,非常崇拜《孙子兵法》。他在突击队军旗上印制《军争篇》中的“其疾如风、其徐如林、侵掠如火、不动如山”十六个大字,作为其军队的信条。

德川幕府时期,《孙子兵法》以汉文本传抄传读,在日本民间流传。1660年,第一部《孙子兵法》日译本付梓问世,推进了日本的《孙子兵法》研究。从此,《孙子兵法》的各种版本在日本公开重抄重印,各种注释和研究着作大量涌现。

想起大量日本军队进驻东北,林樾有些不寒而栗,难道是日本要想侵吞中国。

真是无所不用其极,想到这儿林樾非常痛恨眼前这几个日本人,看似彬彬有礼,里面则是一肚子坏水。决不能让他们得逞。

藤田要求林樾帮助他们找到秦穆公的陵墓,林樾只能是满口答应。藤田提前向他支付了十根金条,林樾笑纳了,不拿白不拿。

林樾回到旅馆,发现没有人跟踪后,他来到部队营地找到艾琳。

艾琳刚刚开完会,传达了大帅的命令,回到住地。

林樾把日本人的阴谋告诉了艾琳,艾琳听后气的大骂。艾琳一身正气让林樾对她刮目相看。他要求艾琳做好准备,有需要的时候,艾琳要及时出手。

上一章 书页/目录 下一页

报错